南水北調中線引江補漢工程開工2年以來,不斷加快工程進度。目前,20個工作面正在不間斷施工。
總臺央視記者 李琳:今天,我們來到了南水北調中線的引江補漢工程。我現在是在湖北宜昌夷陵區霧渡河鎮的施工現場,我身后的洞口就是正在掘進中的6號隧洞。通過航拍畫面能看到,在洞口附近配套的有一個廢污水處理站,還有一個綜合加工廠生產支護隧洞需要的鋼材構件,此外還有一個混凝土拌和站提供建設隧洞的混凝土等。
那我要告訴大家的是,像這樣的支洞施工現場在工程全線一共有25個。大家是不是很好奇,輸水隧洞不是從山體這側通往那一側就可以嗎?為什么需要25條施工支洞呢?大家來看這樣一張圖,圖上可以看出,工程取水口在三峽水庫的庫區,出水口在漢江。全長194.7公里全部都是在山體內部,就是這一條線。那大家再看這里,在這條線的左右兩側,還像蜈蚣一樣延伸出很多條支線。那其實這就是主洞和支洞的關系。這里有一個立體沙盤,我們可以看得更直觀。比如現在升起來是3號洞,先打一條洞進去,到了主洞的位置之后就可以往前往后兩個方向同時作業。而25條施工支洞就可以有幾十個作業面同時開工掘進,這樣就大大增加了工程的進度和效率,實現了長洞短打,使我們的大國工程早日成為現實。
一個工程有這么多工作面,怎樣實現更好協同管理呢?這就不得不介紹到這個工程的另外一個亮點了,那就是數字孿生。這里就是項目部的數字孿生智能建造中心,我此刻仿佛置身于一個科技感十足的指揮中心,這里可以對隧洞掘進進行實時監測,并及時進行預報預警,一排排大屏幕上實時呈現著工程施工的各個環節,真正實現了“一屏觀全域、一網管全局”。
我們挑幾個細節來看一下,這個屏幕上我們看到現在工程進度是857.1米,物料使用量是什么情況,以及安全風險提示有哪些;在這個屏幕上可以看到3號隧洞施工的實時監控畫面,而在數字孿生系統里,陽光隧道里閃爍的紅色光點,就代表著正在隧道內工作的工人,能精準追蹤到每個工人的位置和狀態。而再看這個系統,全線25條施工支洞每條支洞的情況點進去也都可以看到細節。
另外工程全線各個點位布置了200多個實時監控畫面,通過滿屏的攝像頭,可以想象工程的20多條施工支洞正在同時忙碌著。在這里我不僅感受到大國工程的分秒必爭,也切實感受到科技讓我們的工程建設更加安全智慧和高效。
鏈接:https://tv.cctv.cn/2024/10/07/VIDEQt974HzQSQxsVAKUCz3H241007.shtml?spm=C53156045404.PKXC0xLPAnP9.0.0
【打印】 【關閉】 |
瀏覽次數: |